建筑资质是企业在参与工程建设时的合法凭证,有了建筑资质,企业才有资格参与工程竞标,才能获得相应的工程款项。然而,一些企业在企图快速获得建筑资质时,会考虑向第三方转让已有的建筑资质,这种做法是否合法呢?
建筑资质的性质
建筑资质是由国家建设部门颁发的,是企业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建筑类工程的必备证书。建筑资质是企业注册时申请的,申请人需提供所需资质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证书以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聘用合同等相关材料。资质的获得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逐级申请,所以建筑资质并不是企业自由流通的商品。
建筑资质转让是否合法
根据《企业资质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企业取得资质后,应按照资质等级和取得时间满一定年限方可报告资质等级的变更,并重新核验。因此,建筑资质只能限于企业本身使用,不能出售、转让或出借他人使用。
但实际上,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建筑资质转让现象存在且相当普遍,一些企业通过以虚假降低资质等级的方式,或是通过收购其他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空壳资质等方式,获取所需资质,但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建筑行业的不健康竞争,还可能存在诸多其他风险。
建筑资质转让的风险和问题
1. 法律风险:上述条例明确规定不得转让资质,一旦发现,可能会被处以相关法律的处罚,不仅会影响企业声誉,还可能会影响到参与其他相关建设工程的机会。
2. 业务风险:由于获取资质的方式不正当,企业在参与建筑工程项目时,可能会面临对工程技术的不熟悉、工程安全风险大、建设周期长等问题。
3. 合同风险:企业在参与工程合同签订时,可能会因为资质问题无法与建设单位沟通合作,也可能会出现合同解除、违约处罚等问题。
建筑资质是企业在参与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凭证,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企业想要取得相应资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级申请,不要冒险选取非法手段获取。在企业取得资质后,应该合理管理和使用,合规经营,防止发生种种可能的风险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