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吉林桦甸水利工程,守护白山松水,润泽希望田野

发布日期:2024-08-19 08:09:51 本文标签:水利工程 吉林 桦甸 守护 白山 松水 润泽 希望 田野 

吉林桦甸水利工程,守护白山松水,润泽希望田野

吉林桦甸,位于长白山西麓,第二松花江上游,素有“中国白桦之乡”的美誉。这里山清水秀,资源丰富,而水利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农业灌溉、防洪安全、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桦甸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 桦甸水利工程概况

桦甸市水系发达,水资源总量为55.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4.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亿立方米。多年来,桦甸市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支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建成了一批具有显著效益的吉林桦甸水利工程,形成了以江河湖库为骨架,以水库、堤防、灌区为主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主要水利工程包括:

大型水库: 丰满水库(部分)、白山、红石

中型水库: 松树川、二道溜河、横道河子、岔路河

小型水库: 37座

堤防: 总长度达1200余公里,其中主要江河堤防400余公里

灌区: 总面积达50万亩,其中大型灌区2处,中型灌区3处,小型灌区18处

二、 吉林桦甸水利工程的意义

1. 保障农业灌溉,助力乡村振兴

桦甸市是吉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通过修建水库、塘坝、引水渠等设施,将水资源有效地引到田间地头,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卡脖子”问题,提高了农业抗旱能力,保障了粮食安全。桦甸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 增强防洪能力,守护一方平安

桦甸市地处山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桦甸市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有效提升了防洪能力。通过加固堤防、疏浚河道、建设排涝泵站等措施,有效地抵御了多次洪涝灾害的侵袭,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3.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水利工程不仅是经济工程,更是生态工程。桦甸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河湖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有效改善了河湖水质,恢复了水生态系统,打造了一批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桦甸增光添彩。

三、 吉林桦甸水利工程未来展望

面对新时代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桦甸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保障水安全、维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为目标,以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不断加强吉林桦甸水利工程建设,为推动桦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保障。

未来重点工作方向: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用水效率: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税改革,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洪水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完善防洪预案体系,加强水库、堤防等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河湖: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推进河湖生态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管理水平: 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平台,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为水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吉林桦甸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为桦甸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桦甸市将继续坚持人水和谐共生的理念,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