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资讯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我市发布《九江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4-06-08 16:15:23 本文标签:绿色低碳 低碳城市 城乡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切实控制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增长,做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日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九江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由总体要求、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打造绿色低碳县城和乡村、强化保障措施、加强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内容组成。

《实施方案》要求,到2030年,确保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建筑节能水平大幅提高,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充分,利用效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基本扭转;“城市病”问题初步解决;建筑品质和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

针对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实施方案》从城市、社区、建筑、住宅、基础设施、用能结构、建造等7个方面提出具体任务。

一是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推动完整居住社区发展。加强生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滨水空间和城市绿道统筹布局。推动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合理布局城市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设施。严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

二是开展绿色低碳社区建设。按照《九江市城区完整居住社区配套设施指南》和《九江市乡(镇)村社区配套设施设置指南》,配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力争在三年内完成30%以上城市既有居住社区配套设施更新改造工作。

三是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到2025年,全市城镇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100%,新竣工民用建筑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90%以上;实施星级绿色标识建筑面积占年度绿色建筑总面积比例达30%。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四是建设绿色低碳住宅。推动新建住宅全装修交付使用,积极推广装配化装修。提高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水平,提升智能化程度。加强住宅共用部位维护管理,延长住宅使用寿命。

五是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大雨水蓄滞与利用。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实施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推进管网分区计量,提升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水平。

六是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加大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七是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加强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管控。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占新建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40%。到2030年星级绿色建筑全面推广使用绿色建材。

针对打造绿色低碳县城和乡村,《实施方案》要求提升县城绿色低碳水平,合理控制县城人口密度、建筑高度、建设密度与强度,建设县城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营造自然紧凑乡村格局,合理布局乡村建设,开展绿色低碳村庄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到2030年建成一批绿色农房。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因地制宜有序推动绿色农房建设和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

《实施方案》强调,要加强组织实施,各级住建、发改等部门加强协调,科学制定细化方案;合理确定城乡建设领域的碳排放控制目标,同时加快城乡建设数字化转型;强化财政金融支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宣传推广,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协同发展,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从业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