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资讯

守护近现代工业遗产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发布日期:2024-06-20 18:02:31 本文标签:文化名城 近现代 工业 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

山东省潍坊市中心城区有丰富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以潍坊火车站—坊茨小镇段胶济铁路废弃段为主线,自南向北串联着炭矿、坊茨小镇、廿里堡火车站—大英烟公司、潍柴老厂区、南大营等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我国近现代煤矿产业、商埠文化、烟草文化、重工业发展以及仓储物流业的重要见证,保存如此完整且自成体系的近现代工业遗产在全国具有典型性,也是潍坊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根脉所在,必须保护好、传承好、活化利用好。

精心策划 科学布局

把好“方向盘”

2020年8月,《潍坊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获山东省政府批复。炭矿、坊茨小镇等5处以近现代工业遗产为主要内容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均已编制批复街区保护规划,划定核心保护范围44.15公顷、建设控制地带94.02公顷。潍坊市将控制范围内建筑高度、建筑风貌、景观生态等管控要求纳入控制性规划,完整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格局、城市肌理和历史风貌。

同时,潍坊市加强近现代工业遗产历史建筑保护,排查公布相关历史建筑95处,全部予以测绘,建立信息台账、数据库、影像资料库,录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公布近现代工业遗产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精准提出历史建筑基本信息、历史价值、风貌特色和保护范围。编制《潍坊胶济铁路废弃段保护与再利用规划》,以胶济铁路废弃段为主线,串联起5处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一带五区”潍坊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格局。为加大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力度,潍坊市拟将坊子老城划为历史城区。

高位推动 加大投入

拿好“接力棒”

潍坊市注重高位推动落实,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统筹推进近现代工业遗产在内的名城保护各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重要事项交办、督办通报、档案管理等工作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6年累计投入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资金3.37亿元。

在此基础上,潍坊市加强近现代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保护,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先后实施了坊茨小镇、廿里堡火车站—大英烟公司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整治。加强文物保护修缮,5年累计争取国家、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2.5亿元,完成了坊子德日建筑群、大英烟公司旧址等近现代工业遗产内重点文保单位修缮保护。完善法规体系,颁布《潍坊市文物保护条例》等地方性规章,《潍坊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在省内率先出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负面清单,为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规范引导。

挖掘价值 文旅融合

用好“助推器”

通过组织人员梳理潍坊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充分挖掘其价值特色与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规划建设历史、文化、生态和休闲相融合的绿化廊道体系,积极探索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关系,努力将近现代工业遗产所蕴含的开放、创新精神发扬光大。

此外,潍坊市出台《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以坊茨小镇、炭矿、廿里堡火车站—大英烟公司等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的研学线路。待条件成熟时,还将以现存铁轨为线性联系基础,依托南大营、潍柴老厂区、廿里堡火车站、坊子站和炭矿站,于5个历史文化街区之间开设观光轨道电动车线路;自南向北规划建设3条自行车环道,进一步提升潍坊城市文化内涵和城市竞争力。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6.17 潍坊市副市长、奎文区委书记 周俊

 

原文地址: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dfxx/202406/20240617_778618.html